儿童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对他们的性格、身体、智力、协调能力、自尊心等等,都有好处,且受益终身。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平板电脑等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进入幼儿的生活,把原本属于幼儿游戏和运动的时间剥夺了。那么,幼儿园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有效提升幼儿的健康水平呢?

个体差异
1、 体育活动中的幼儿个体差异主要包括年龄差异、兴趣差异和基本动作发阮器态奁展差异等。 例如,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跳”:小班幼儿由于身体的协调能力不好,弹跳力小,跳的高度不高,也不够远;中班幼儿弹跳力量比小班强,但往往用力不均,不会运用下肢及身体的动作配合,蹲跳起跳姿势不正确;大班幼儿可以单脚交换跳、向下纵跳、摸高向上跳、障碍跳,还可以进行立定跳远、助跑跨跳、边跑边换左右脚的单脚连续跳。 小班幼儿对游戏过程感兴趣,对游戏结果不在意,喜欢重复简单的基本动作;中班幼儿则喜欢追逐性的游戏,并开始关注游戏结果;而大班幼儿更喜欢竞技性的活动,尤其是动作多、难度大、比赛性质的体育活动,成功的喜悦,是大班幼儿努力的巨大动力。 相同年纪的幼儿中,有的幼儿能较好地完成各项活动,有的幼儿由于家庭教养方式的不正确或者父母过度的溺爱,造成了幼儿到了该走的年龄却不会走,该跑的年龄不会跑的现象,性格胆小、怯懦,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段的幼儿。 这就要教师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兴趣点、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

3、常规体育活动 幼儿园的常规体育活动是依据《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严格按照既定目标开展的。 蹲跳的起跳姿势、跨跑助跳、立定跳远等需要的体育技能,幼儿都能在常规活动中学到。常规体育活动既要有一定的运动量也要锻炼一些体育技能,这很考验教师的体育素质和基本功,以及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点把握是否准确。


5、户外体育游戏 为了体现“让幼儿在阳光下游戏”的理念,户外体育游戏有器械游戏,如钻洞、滚香肠等,还有发展基本动作的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大鱼抓小鱼、青蛙抱团等,也有训练技能的游戏,如投飞镖、排球、跳绳等,还有平行竞技类游戏,如闯关、夺红旗、推小车等;最有特色的,是幼儿喜爱的民间传统游戏,如斗鸡、编花篮、跳皮筋等。

6、过渡环节的体能游戏 利用离园前、如厕后或洗手时等零散的过渡环节,可以创设短小、指示明确、幼儿能自主组织的体能游戏。如在教室里画一个飞机格,让孩子在闲暇时间玩耍,或在教室的地面贴上各种脚印图片,让孩子练习走路等。过渡环节的游戏既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又要让孩子能自主有序地完成游戏。
科学有效的体育活动
1、 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协调发展中有巨大的作用。设计科学、有效的幼儿体育活动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但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容易忽视一些问题,使得体育活动不够科学严谨。
2、重视活动发起与结束 这是体育活动中,教师最容易忽略的环节。活动的发起一般是热身运动,有针对性地活动身体关节,能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活动的结束部分要使幼儿放松身体、舒缓情绪、控制呼吸,此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放松身体,如果当天下肢运动过多,就要在结束过程中重点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避免幼儿由于运动过度导致下肢疼痛。
3、注重运动强度与密度 很多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考虑更多的是活动的形式和目标达成,容易忽略活动中幼儿运动的强度与密度。幼儿的身体发育不完全,如果运动量大,易对幼儿造成运动伤害,或者感冒,若运动量小,则达不到活动的目的。所以,要注意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可以让精力旺盛的幼儿的运动强度大些,体能弱的幼儿适当减量。
4、安全教育 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先讲清游戏规则并强调安全问题,活动中,要多观察、多注意,确保良好的活动秩序,尤其注意竞技类和技能类活动的安全。活动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具体表扬幼儿的安全行为,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
5、耐力和力量的训练 在各种基本动作和体育技能的训练中,教师容易忽视耐力和上肢力量的训练。《指南》对幼儿双手抓杠悬空吊起时间、单手前掷沙包、单脚连续向前跳、快跑、行走都有详细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各种游戏中增加幼儿上肢的负重练习,达到力量锻炼的目的。
6、 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对增强幼儿体质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对幼儿未来的成长来说,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