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筝码上的弦槽太宽或太窄,致使筝弦与筝码接触不稳,筝弦在弦槽内晃动,产生沙沙的金属丝性杂音。

2、弦破损,筝弦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因为用力过大或者指甲不圆润等原因可能会把筝弦上缠绕的尼龙包层损坏,弹奏这根筝弦就会发闷。

3、筝首盒盖关不严,因震动产生哒哒的杂音。

4、前岳山至筝头穿弦孔之间的一段短的弦,接角前岳山外侧过多,且似触非触(也称慢性接触),拨弦后,弦的振动引起这段弦嘶嘶鸣叫。

5、筝码与面板接触不严,筝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筝码或者面板会有轻微的变形,筝码与面板之间的接触就会不严实,也就是跑码现象,导致弹奏时产生撞击面板的杂音声。

6、古筝摆放不稳,常发出咯噔的声音。

7、拨弦后,筝码左侧弦段发生共振,两种或几种声音混杂。

8、义甲劈裂,弹琴时发出“沙沙”的噪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