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听话不要只听一半,要让孩子把话说完。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记者采访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问他:假如你在飞机上,飞机飞到半路发现没有燃料了,但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包,你觉得这个降落伞包应该给谁?这个小孩马上回答:当然给我啦。这个时候听众都笑了,觉得这个小孩这么小怎么有这么自私的想法。然后记者又问:你为什么觉得这个降落伞包要给你呢?这个小朋友回答:因为我想拿着这个降落伞包去取燃料。因此,当我们在与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无论孩子说了些什么,我们都要让自己冷静,听孩子把话说完,很有可能,当你听完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错得有多么离谱了。

3、03倾听语言背后的情绪,要学会与孩子共情。阿黛尔·法伯曾经说过:“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很多孩子说出来的话,并不是随便说着玩儿的,往往都有深层次的含义。所以,我们也不能仅仅根据字面意思去思考,而是要去找到背后的情绪,之后理解孩子,感受孩子。根据孩子表达的内容,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与关注,与孩子一起面对,做到与孩子“同频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