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介绍一下嘎拉哈的四个面的叫法。古代称法为:骨分四面,有棱起如云者为珍儿,珍儿背为鬼儿,俯者为背儿,仰者为梢儿。近现代的称呼各地区稍有差异,有的叫珍儿、轮儿、坑儿(凹面)、背儿(凸面),也有珍儿、轮儿、坑儿、肚儿等等吧,大同小异。

2、锡伯族“嘎拉哈”的玩法比较正统,花样颇多,并有着美好的传说。根据调查和史料记载应该有四种玩法,下面分别做一下说明。

4、(二)撂法先把“嘎拉哈”查出总数或按队、人平均分配后,决定竞赛顺序。场地在居住的炕上。第一人先从总数中或平均分配数中拿出三个,用手一撂(即扔),这里就有训练和技巧。撂出一个“增”,钝鸵捎貌收起一个(即赢了一个)。撂出两个“增”,收两个。事先规定,也有撂出两个“增”带“拐” 的都可收,叫“增拐”。如撂出三个同样的,叫“宝”,俗称“抱”,可都收。如果先规定带“抢”的,叫抢“宝”,凡参赛的人都可抢收归已,谁抢到是谁的,有时规定撂出“增拐”的也可抢。参赛人都聚精会神的看着以便抢。总数(亦称大堆)“嘎拉哈”撂完了,下一个人继续拿三个撂,不足从自己收的“嘎拉哈”补上。个人所得的“嘎拉哈”补充撂光了,不可再参赛,即自动取消了参赛资格。一直撂到一方输光,或规定时间撂完,以获得多少为胜负。

6、(四)摈法摈法,先把“嘎拉哈”放在赛者手中或用“码头”扔起后,用左手心上接住“码头”,再翻手背上,再翻面到手心上,剩多少即收多少。也有的把“嘎拉哈”歘到手心,摈后从手心漏出去了“嘎拉哈”即为失误。还有摈样的,即要“摈”的“嘎拉哈”,在“码头”扔出后,用手搬成同样的若干个起来,再“摈”。每队(人)轮流的“摈”,一直到“摈”完。最后,以获得“嘎拉哈”多少为胜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