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庙建于1420年,依据古代王都“左祖右社”的规制,与浣半柚跋故宫、社稷坛同时建造,是紫禁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琉璃门、汉白玉石拱桥、戟门、三大殿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井亭、神厨、神库配殿依次排列于两侧。

3、东配殿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阔十五间,殿前出廊,廊柱上端卷收。并向内倾斜、屋檐起翘平缓,是典型的明代官式建况。殿内供奉满蒙有功亲王的牌位。

5、寝殿又名中殿,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长62.31米),进深四间(宽20.54米),殿内祖宗牌位同堂异室。各夹室内陈设神椅、香案、床榻、褥枕等物,牌位立于褥上,象征祖宗起居安寝。

7、戟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汉白玉绕栏须弥座,中饰丹陛。两侧各有一旁门。该建筑是太庙始建后惟一没有经过改动的重要遗物,是明初官式建筑的重要代表。
